Nexmoe

Nexmoe

一个开发者。关于勇敢与热爱,互联网/创造/赛博朋克
twitter
github

過了兩百天,談談 Microsoft Edge 瀏覽器開拓者大賽

為什麼要談談這個比賽#

作為一個獨立參賽選手,我有幸獲得了本比賽的第三名(當然全靠運氣,不過也不乏一些方法論)。比賽的獎品嘛,我本來比較看重他的微軟實習機會。不過猜測是互聯網寒冬的原因,完全沒有後續了,沒人聯繫我實習的事情,後續去詢問了對接比賽的工作人員、在群裡諮詢也沒有任何情況。

獲獎情況#

三等獎,就是第三名,獎金 5000 稅後 4000,還有一堆實物獎品。還有一個挺好看的玻璃製獎盃。然後就去請室友吃自助餐了。

image

送來的快遞有這麼大,路上一個人搬回寢室累死了。

image

不知道是 11.4 公斤還是 11.4 斤,11.4 斤應該不會搬的我累死吧?

image

image

這個比賽是什麼#

參賽者擇長開發,以 “後疫情時代的變化與挑戰” 大主題,聚焦 “科技改善生活”、“賦能生產力提高”、“多元與包容” 三類主題,開發創意小插件,幫助你我看見更大的世界。

這個比賽的官網 https://edgecontest.microsoft.com/index.html 目前已經不能訪問了。其實我們從中可以猜測到這個比賽是 Edge 中國區團隊為了豐富 Edge 瀏覽器的擴展生態而舉辦的。

image

image

一些比賽信息#

以下是比較簡短且關鍵的信息,將有助於下面我對比賽的分析。

image

image
image

分析得出的方法論#

輕量級技術#

簡單分析上面比賽信息內四個要求,作為一個技術混子,一眼就能看出什麼?沒有技術要求!比賽這種形式,在一定時間內需要完成一個項目,確實是非常難完成技術需求高的項目的。大家能發揮的技術都差不太多。我們就不需要把重心放在技術力上了。

產品能力#

實用性、易用性、美觀性、創新性其實說的就是產品能力。那段時間前不久才開始培養產品能力,正好拿這個比賽試試手。而產品能力又恰好是在比賽裡面實現彎道超車的能力。因為參加比賽的有很多都是技術型選手,我確實是比不過人家。

重綜合能力#

除了產品本身,比賽還要求做 PPT,視頻等等,而產品產出與上架都能為產品加分。則需要行動力和營銷能力了。平常喜歡看一些產品人的文章,能大概猜測到作為產品的評審員愛看什麼,可以向著那個方向寫一下。除此之外,畢竟是一個需要從規劃到上線的項目,作為個人參賽,完全就是需要綜合能力。

我的項目#

這個比賽是在提交截止前幾天我才知道的,群友在群裡提了一嘴,我才知道(非常感謝群友,不然完全不知道)。

我一想,幾天了怎麼參加?混吧!但又不能完全擺烂啊,得稍微分析一下,所以有了上一節的那些內容。不過當時也沒這麼細緻的分析,只是簡單看了官網然後憑本能做決策。

接下來介紹一下我的參賽項目和當時的一些思考。

Meteor New Tab#

image

image

在此之前#

image

小舒同學 當時遇到了幾個問題

  • 命名不夠直白,難以瞬間理解名稱含義,畢竟當時起名的時候天天看一些文學作品有文人意識在裡面。
  • 界面沒有科技感,因為想打造一種舒適具有禪意的感覺。
  • 為了讓產品有精神力,用了一些比較任性的口號和宣傳。不夠直!
  • 產品設計沒有滿足簡潔的需求,平鋪這種布局形式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當時的幾個想法#

  • 英文名,更有科技感
  • 界面設計更有科技感
  • 產品名稱更直白
  • 口號更加直白,而不是傳遞理念
  • 產品描述更加直白,而不是傳遞理念

項目總結#

總體來說,參賽項目主要基於小舒同學二次創作。針對不同市場,打造不同的產品形象,更有不同的風格氣勢。如今 Meteor 仍然還在維護,並朝著向小舒同學越來越遠的方向發展。我希望這對孿生兄弟都各具特色。

全篇總結#

我認為我是非常幸運的,因為鮮有這樣的比賽,評委有很多產品經理。此前我也體驗過互聯網 + 之類的比賽,感覺評委沒有產品人的那種氣息。我在 “互聯網 +” 裡面也是顯得有點不適應,拿了個校獎就寄了。老師後來安慰我說是 PPT 沒念好,答辯的時候沒跟評委客氣啥的。

這個比賽考察的方向剛好比較適合我,難得有這樣的比賽,所以我是非常幸運的,也因為幸運作為個人參賽我才能拿到這樣的結果。如果讓我去參加什麼算法比賽,可能是拿不到什麼好結果的。我當然希望以後能有更多這類更加開放,更加百花齊放的比賽。不過我想我已經沒機會了,我就要畢業了。回首校園生活,沒什麼精彩,如此平淡。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